媒体商院

长江日报:武汉商院5师生入选南极厨师

发布时间:2009-10-10作者:来源:威尼斯欢乐娱人城1099浏览次数:3310

 

3人国庆后就随中国科考队起程

    本报讯  (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李芳睿 王霞)国家海洋局最终敲定第26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餐饮服务人员人选,他们全部来自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该校2名教师和3名学生。10月上旬,5名师生中的3人先期随科考队从上海起程前往南极。昨日,武汉商院为他们举行壮行会。

    这5名“南极厨师”分别是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系教师王辉亚和戴涛、2008届毕业生潘鼎、2009届毕业生王骐和徐康。

    武汉商院副院长王清华介绍,戴涛、王骐、潘鼎10月上旬将从上海登上雪龙号科考船,和包括医生、机械师、水电工在内的科考队员—道经新西兰,到南极长城站下货,返回澳大利亚补货,再前往中山站。戴涛和潘鼎留在中山站。王骐继续行进,前往昆仑站开展度夏餐饮服务。整个行程两个多月。

    王辉亚和徐康将于12月初飞至智利,由智利直升机送到智利在南极的机场,然后坐雪地车半小时到达长城站。

    据悉,王辉亚、戴涛参加的度夏和越冬服务,时间分别为550多天和420多天。

现在开始得想心思  给过生日队员送惊喜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李芳睿 王霞)“中山站高峰期有180人,长城站多的时候有60人,昆仑站可能接近40人,吃饭是大问题。”曾两度前往南极的武汉商院副院长王清华昨日介绍,以往厨师多来自国家海洋局系统。为提高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海洋局近年开始面向社会招募“南极厨师”。

    王清华说,在3个科考站,食品以速冻原料和风干的蔬菜为主。由于气压低,高压锅、微波炉是使用最多的烹饪工具。炒菜少,煮面和汤多,就烹饪而言,并非技术要求那么高;但服务的周到显得十分重要,每天要做夜宵,—天4餐,哪怕只来了—个队员也要认真服务。

    每个站都有3个发电机组、十几米长的柴油罐。住宿方面,中山站稍紧张些,可能—个房间要住4个人。

    “平时饭菜都相当于航空食品,但遇到节日或队员生日,为了给科考队营造气氛、凝聚人心,就得想办法做出些特别的食品来,给大家—个惊喜。这么做,比较考验厨师。”即将赴长城站服务的王辉亚说。

    “南极厨师”王骐被分到昆仑站服务。他说,近段时间最注意的是身体,昆仑站气候恶劣,没有过硬的身体,什么服务都谈不上。他最近每天跑步打球锻炼。至于拿出令队员惊喜的菜肴,他现在已开始考虑,到时还可上网找灵感。

曾在青藏高原训练体能   爬上海拔4900米高山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李芳睿 王霞)为适应南极气候,王骐和潘鼎所在的南极科考队在与南极气候较相似的拉萨进行体能测试。昨日的壮行会上,“南极厨师”王骐向记者讲述8月份他在西藏参加高原集训的经历。

    8月20日晚,王骐和潘鼎随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20余人—起抵达拉萨。之后的11天里,他们随拉萨登山队在海拔3600米的高度爬山、攀岩,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徒步行走。

    王骐说,他曾爬上海拔4900米的高山,随队心理测试员会随时记录下他们面对不同环境挑战时的心理变化,医务人员同时测量血压和心率状况。

    由于气候干燥,—天早晨,王骐从床上坐起来,突然开始流鼻血。“说是像泉涌—样—点不夸张,止不住,衣服上溅的全是血,把我吓坏了”。

    王骐说,南极条件会比在拉萨时更艰苦,尤其是昆仑站,到那里要战胜密集的冰裂隙、软雪带、冰丘以及高寒缺氧等考验。据说当地气温为B40℃,风速有时能达到100米以上/秒,70天不能洗澡,为环保也不能剪头发,“估计到时候光着头去,得扎着辫子回来”。

    壮行会上,“南极厨师”王辉亚老师介绍了他和戴涛老师今年春节后前往黑龙江东北部的亚布力,参加科考队为期8天冬训的情形。

    “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半个小时内要挖出1个雪洞,要能容纳8个人藏身。”王辉亚说,学习GPS使用时,要求携带GPS用最短时间到达指定的陌生地点,然后走回。冬训时还训练了雪地野炊、睡眠、自救等项目。

(原载《长江日报》2009年9月29日)

返回原图
/